Sunday, August 12, 2007

愛因斯坦逝世50周年紀念 (2005)

一九五五年四月十八日,擧世公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新澤西州與世長辭。 世人對愛氏在物理學的成就和促進世界和平方面的貢獻,頂禮膜拜已經很多,本文在此不多贅述,僅此藉著這機會, 節錄「保羅在雅典」其中提到關於愛因斯坦的一些文字,以玆紀念。

愛因斯坦1900年在蘇黎士技術師範學院畢業。1905 年他在蘇黎士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連博士論文在內,那年他一口氣發表了六篇論文,其中有兩篇是關於布朗運動的,兩篇是有關特殊相對論的,一篇是關於光電效應的。這篇有關光電效應的論文使他後來(1921)得到諾貝爾物理獎。其實愛因斯坦在科學的領域裏最大的成就還是相對論,包括特殊相對論和普遍相對論。前者應用到等速相對運動的座標系統,而後者則應用到加速相對運動的座標系統。應用不同但是原理是一樣的,那就是用「時空相對性」的原則來解釋光速絕對不變。普遍相對論在科學領域裏特殊的地位可以從1965年在紀念相對論發表五十周年的一次學術性的聚會中,量子力學的泰斗,自己也曾是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的 Paul Dirac 對愛氏有這樣的推崇作爲代表:「在二十世紀眾多的物理發明中,發明者本人如果當時錯過機會的話,假以時日,別人也會發明, 只有普遍相對論例外。倘若不是愛因斯坦在五十年前發現普遍相對論的話,我們到今天還不會有普遍相對論。」

特殊相對論完成後,愛因斯坦就開始構思一個更完美的理論體系,把物理不變的原則應用到加速的座標系統中去。他經過八年的努力,和無數的挫折才在1915年完成。普遍相對論的數學結構非常深奧複雜,但是它在物理學上的突破卻是相當簡單,那就是不只時間是相對存在,而且萬有引力也是相對存在。他第一次悟出這個道理是在1907 年。那時候愛氏還只是專利審查局的一個小職員。有一天他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忽然間一個念頭一閃地出現:「假若一個人自由的落下,因為他加速的下落,效果就相當於一個向上的萬有引力,而這個向上的引力又剛好抵消了原有的地心引力,所以他就是一個自由的落體。」多年後他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這個念頭使我大吃一驚,因為這表示這個人不但不會感覺到萬有引力的存在,而且如果他丟出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因為也是自由落體,所以對這個人來講,它們之間相對的關係是靜止的。」當然,他後來把這種相對的原理推而廣之,應用到不是自由落體的情況中。最近坐飛機途中,有一陣子飛機忽然下降忽然上昇,我也隨之一下子感覺自己身輕,一下子感覺自己體重。這個原則是一樣的。因為飛機忽然下降就相當於一個向上的萬有引力部份地抵消了我身體的重量。今天你我能夠明白這個道理是因為它和我們日常的經驗吻合。科學基本上是實證的科學,但是愛因斯坦所以偉大的地方,就是他在追尋普遍相對論漫長的歲月中幾乎是沒有實驗的結果引導他。從蘇格拉底開始,哲學家倡導:「偉大來自簡單的事物。」愈是基本的突破,愈從單純的理念和經驗出發,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可是在這種引發的靈感沒有來到以前,我們不知道要放棄多少過去因經驗得來的假設和理論,在這個靈感來到以後又不知要經過多少奮鬥才能把理念化成一套完整的「理論」。讀辛棄疾的詞:「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等到那個人出現了,一切都變得明朗起來。可是要在闌珊的燈火裏,千萬人之中找到他,不但要有非凡的眼力,並要有非常人具有的耐力。愛氏就是這等人。

「在燈火闌珊處」。神是自隱的神。除了對保羅那樣偉大的器皿衪必須用非常的方式當頭棒喝來改變他,對於你和我來講,衪經常在闌珊的燈火中默然愛你,經年累月地透過你周圍的人、事、物來感動你。直到有一天你「驀然回首」了以後,也就是聖靈感動你使你在生命的「理性」和「感性」上有一個基本的突破以後,你就能夠明白為什麼愛因斯坦不只一次的說過:「上帝是不擲骰子的。」

愛因斯坦對自然規律的必然性有絕對的信念,但是他在追求新生事物上卻能從舊盒子外面來構思新盒子該如何設計 (Think from outside the Box)。這種「尊重事實」和「容忍懷疑」的態度是科學精神的根本。我們常人因著日常生活的繁忙以及自己人生經驗的局限,久而久之自然對超越理智那種形而上,抽象的東西不但不感興趣而且產生一種存疑的態度。其實神是恆久忍耐的神,祂能容忍我們的懷疑。

主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聖經早就確定時間的相對性,只是人未能認清科學是追求「相對的真理」,而宗教是追求「絕對的真理。」雖然一個是相對,一個是絕對,但是兩者並存互通性的地方比比皆是。大凡一個不是迷信的宗教,它都會告訴你:「主觀的信仰必須建築在客觀的事實上。」基督耶穌從死裏復活是歷史的事實,可是我們對這位復活主的信仰卻是主觀的經歷。今天人的困擾就是把相對當作絕對,把絕對當作相對。既不瞭解客觀的事實,也不接受主觀的經歷。「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工具要對,果效才有。林肯有一句名言:「人生有如文章,在乎內容,不在乎長短。」同樣,從生命的角度來看:「生命有如道路,在乎方向,不在乎距離。」人生信仰的追求,主要是方向的問題,而不是距離、速度和快慢的問題。方向若有偏差,時間越長,誤差越大。如果背道而馳的話,我們就會和真理從一度失之交臂,到永遠沾不上邊,這不是太可惜了嗎?

No comments: